網(wǎng)評丨 “胡辣湯”對“熱干面”的情意
關注濟源網(wǎng)微信
我是湖北人,先生是河南人,我倆常開玩笑說,這要是放在古代,大概是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的聯(lián)姻,兒子就是“跨國混血”。我們這個豫鄂組合家庭,今年本準備在湖北過年,臨到年根兒,又心有戚戚焉折回了鄭州,盡管沒有感染癥狀,也響應號召正在進行“自我隔離”。
湖北和河南的聯(lián)系有多緊密,從我們這個小家庭就可見一斑。別的不說,就拿我們辦公室來說吧,一共十個人,其中湖北人就有兩個,像我和先生這樣的豫鄂組合家庭也就有兩個,還有一半人曾在武漢上過大學。寫到這里,球迷先生又給我轉(zhuǎn)來則消息說是,受新冠肺炎影響,建業(yè)足球隊包括馮卓毅、柯釗、鐘晉寶在內(nèi)的多名湖北籍球員春節(jié)未能與家人團聚。
管中窺豹,可見兩個省地域相鄰、唇齒相依,基礎設施相連,經(jīng)濟文化聯(lián)系密切,民間交流真的跟串門兒一樣,太方便了。正是因為知道這一層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面對疫情才高度重視、嚴防死守,甚至可以說是未雨綢繆,比如本著“寧可備而不用,不可用而無備”的理念開建河南版小湯山。
其實我作為湖北人,這么些年生活在河南,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外鄉(xiāng)人。湖北人“過早”吃熱干面,河南人早上喜歡來一海碗胡辣湯。我既愛著熱干面的濃香純郁,也愛著胡辣湯的酣暢通透。而這里滿大街和湖北口味接近的信陽菜館就更不用提了!河南人的樸實、善良、厚道就在于,恰恰因為你是外鄉(xiāng)人,不僅不會歧視排斥你,而且會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對你多一點心疼、多一分關愛、多一聲叮囑,讓我們這些在河南打拼的外地人倍感溫暖,覺得這里真的就是我們的家。
所以,這段時間當我看到“在鄭隔離人員有人疼”時,湖北孫先生一家在鄭州一家賓館賓至如歸時,河南援鄂醫(yī)療隊14名女隊員剪掉長發(fā)時,浚縣農(nóng)民兄弟樂隊唱起《加油武漢》時,河南省湖北商會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在點贊鄭州溫情時,新鄉(xiāng)男護士延遲婚禮馳援武漢時,河南電焊工瞞著家人去支援火神山醫(yī)院建設時,鄭州一家企業(yè)采購9萬只口罩捐贈疫區(qū)時……我沒有一點意外,因為河南人民從來都是義薄云天、心懷大愛的一群人,我們知道湖北和河南相鄰相依所以更得相惜相伴,我們明白荊楚兒女和中原兒女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,我們相信河南、湖北都在中部所以一定都很“中”。
網(wǎng)友很有才,發(fā)現(xiàn)“豫”字15畫,“鄂”字11畫,多出來的四畫剛好是“心”的距離。有心就有愛,這份愛跨越南北,從黃河流淌到長江。就像那句廣為人知的歌詞里所唱的,“長江、長城,黃山、黃河,在我心中重千斤,無論何時、無論何地,心中一樣親”,再苦再難,一起頂著。
在上下五千年歷史進程中,長江文化有開榛辟萊之功,黃河文化有滋養(yǎng)文明之力,長江、黃河千萬年生生不息的河水哺育了億萬畝肥沃的良田,更孕育了艱苦奮斗、不屈不撓、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,這是我們的驕傲,更是我們戰(zhàn)“疫”的底氣,和風雨無阻、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。
深宅家中有閱讀相伴就不寂寞,僅借普魯斯特《追憶似水年華》中的一句話,用作此文結尾——
“就讓料峭春風,為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彩蝶,吹開武漢的第一朵玫瑰。”(劉嬋)